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位於河南省陶岔渠首樞紐附近的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道 外媒稱,如果你在北京生活,而且剛好沏了杯茶、沖了個澡或洗了雙襪子,那麼關於你所用的水,可能發生了一些看不見卻迥然不同的事情——這水奔流了1432公里抵達北京。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2月15日報道,這些水是從水資源豐富的南方省份長途“跋涉”到乾旱且被污染的北方的,儘管備受爭議,卻是一項涉及運河、管道和溝渠的水資源調控計劃的勝利。
  這項工程歷時11年,耗資數百億美元,並安置了沿途數十萬移民。而且即使在使用初期,許多人仍預見到了困難:許多被要求服從工程安排的省份完成得不情不願,擔心自身的水供應將因解北京之渴而變得緊張。
  報道稱,南水北調工程最終將把水輸送到其他北方城市,它是一個知道自己面臨緊迫水資源問題的國家所想出的辦法。官方已提醒說,如果繼續以目前的速度來抽取地下水,那麼中國北方到2030年將無水可抽。
  工業增長使得中國五分之一的河流遭到嚴重污染,用手觸碰水都變得危險,更別談飲用了。而中國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在飲用受污染的水。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近一半都來自那些遭遇嚴重水匱乏的省份。投入到向北京輸水工程之中的努力無可匹敵。極度缺水的中國首都擁有2000多萬人口,它已變得比其周邊環境所能支撐的更加骯髒和饑渴。
  報道稱,這個夏天,北京人口最密集地區之一的居民們是如此缺水,以至於開始私自亂打井。在相鄰的河北省,地下水位低至樓房開始下陷的程度。
  日前開通的這部分輸水工程將緩解以上問題中的一些。該工程的工程師說,一旦工程的剩餘部分全部完成,它每年將輸送相當於整條泰晤士河的水量。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網站12月15日以《世界最大引水工程日前向北京供水》為題報道稱,當北京居民不久之後擰開水龍頭洗菜或者淋浴時,他們或許將用上從遙遠的湖北省引向首都的水。中國雄心勃勃和富有爭議的南水北調——世界有史以來最大引水工程——中線工程日前通水。
  這項引水計劃最先由毛主席設想,是一項旨在解決生態差異的水利工程,中國大量人口集中在該國相對缺水的北方省份,而南方的水資源更為豐富。此外,中國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淡水資源只占全世界的7%。
  日前通水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由一系列渠道組成,綿延約890英里(1英里約合1.6公里),預計每年將從華中向華北的大城市(包括北京和天津)輸水95億立方米。
  如果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完工,整個系統每年將調水約450億立方米。
  印度總理莫迪也許正在留意中國這項試驗的進展。印度政府看起來將恢複本國的一項舊計劃——內河聯網。這項大規模計劃總長度約達9320英里,將把河水引入印度乾旱的農業地區。
  雖然這項計劃在製圖板上拖延了多年,但莫迪在今年7月批准第一階段工程開工。印度能否真的實現如此宏偉的工程,以及這項工程是否具有科學合理性,對此仍需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南水北調:南水京城游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進京後,首先將流經房山北拒馬河渠首,來到南水北調進京唯一“入口”——惠南莊泵站,彙集至泵站前池。為加大流速,經8組泵機加壓後,江水被推入兩條長50多公里、內徑4米的輸水管道。經永定河以西的大寧調壓池“卸壓”後,江水將分為兩路。一路穿永定河、過丰台區,沿西四環路北上至團城湖調節池,全長80公里,幾乎全是地下管涵。團城湖調節池連接密雲水庫和南水北調兩大水源,將江水配送至各水廠,也可將江水補充至密雲水庫。另一路江水可向東進入南乾渠和東乾渠,基本上沿南五環和東五環行進,形成以南、東、北五環和西四環為環帶的供水環路系統,將江水輸送到各個水廠。這是團城湖調節池(左上)和團城湖明渠(右下)(1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京段配套工程示意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幾名工程技術人員在惠南莊泵站主廠房內檢查設備(10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殷剛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大寧調壓池(10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北京市南水北調調水中心副總工劉一宏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京段地下暗涵在西四環與地鐵交叉的情況(10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殷剛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東乾渠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築(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宇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團城湖調節池風光(10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北京市南水北調水質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對水樣進行檢測(4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張宇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北京城區最先接收南水的水廠——郭公莊水廠拼版照片:郭公莊水廠格柵間,該設備用於去除水中直徑超過1釐米的雜質(左上,10月24日攝);郭公莊水廠的混凝劑(PAC)投加設備,可使水中雜質凝聚,以便快速沉澱(左下,10月24日攝);郭公莊水廠的機械加速澄清池(右上,10月24日攝);郭公莊水廠的炭砂濾池(右下,10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殷剛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北京自來水集團郭公莊水廠建設辦公室工程部部長張周強介紹水處理過程中的濁度等水質監測情況(10月24日攝)。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自來水廠出廠水濁度不大於1.0NTU,現郭公莊水廠測試濁度為0.085至0.096NTU。新華社記者殷剛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南水與本地水源在北京供水管網配比示意圖。新華社發
  (2014-12-12 20:37:00)
  【延伸閱讀】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將惠及億人 外媒:戰略意義重大
  參考消息網12月13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耗資數百億美元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12月12日正式通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從中國中部地區向用水緊張的北京等地送水。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國曆史上最宏大的工程項目之一。
  據法新社12月12日報道,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一位官員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今天正式通水”。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通水後,湖北省的丹江口水庫平均每年將向北方輸送95億立方米水量。
  據中國媒體報道,中線工程已耗資近330億美元,建設歷時11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去年開始通水。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2日報道,備受關註的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12月12日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沿線約6000萬人將能夠直接喝上水質優良的漢江水,間接惠及人口近1億。
  據香港星島網報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線開挖渠道,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線路全長1432公里。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2日報道,全長1432公里、歷時11年建設的南北水調中線工程12日正式通水。
  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中國長江流域豐富的水資源抽調一部分送到中國華北和西北地區,從而改變中國南澇北旱和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
  整個工程以調水量和距離來計算都堪稱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水量豐富,調一部分到北方缺水地區可解決北方的缺水問題。此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以解決沿線100多個城市的生活和工業用水,兼顧農業及其他用水,建成以後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巨大,特別是對中國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2014-12-13 07:31:00)
  【延伸閱讀】揭秘世界最大跨流域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魏夢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於12日正式通水,來自丹江口水庫的漢江水,將沿著1000多公里的乾渠,流入京津冀豫地區的千家萬戶。調水夢圓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一世界最大跨流域調水工程,探尋工程背後的艱辛,品味這“南來之水”的珍貴。
  南水北調:世界之最有哪些?
  作為我國跨區域調配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於2002年起開建,分東、中、西三線,主要是從長江調水以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其中,東線已於去年通水,西線還在規劃當中。工程自規劃、建設以來,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
  ——世界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餘個省區市,輸水線路長,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廣,效益巨大,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巨型水利工程。
  ——世界上供水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工程規劃最終年調水規模為:年調水量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三線供水區域控制面積達145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5%。
  ——世界距離最長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幹線,總長度達4350公里。目前正在建設的東、中線一期工程幹線總長為2899公里,沿線六省市一級配套支渠約2700公里,總長度達5599公里。
  ——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供水規劃區人口超過4億人。僅東、中線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縣級以上城市就有253個,直接受益人口達1.1億人,間接受益2億人。
  “水利大全”:工程到底有多難?
  作為世界最大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在建設中攻剋了多少難關?水利專家們感慨地說,南水北調工程是一本“水利大全”。因為幾乎所有類型的水利工程,在這裡都能找得到。這項水利“巨無霸”的規模及難度,在國內外均無先例。
  記者從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瞭解到,這項巨型工程共有2700多個單位工程,不僅有常規的水庫、渠道、水閘,還有許多的大流量泵站,超長、超大洞徑過水隧洞,超大渡槽、暗涵等,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巨型水利工程項目的集群。
  據悉,由於線路長、規模大,南水北調總工程量比三峽工程的工程量都要大。在十多年建設中,建設者們以堅韌意志和辛勤汗水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例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泵站群——東線工程泵站群;世界上規模最大的U型輸水渡槽工程——中線湍河渡槽工程;國內穿越大江大河最大的輸水隧洞——中線穿黃河隧洞工程等。
  中線工程輸水乾渠從漢江之上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引水,經河南、河北,一直流至北京、天津,渠道總長度達1432公里。為修建這條“人工河”,渠道建設需穿越眾多河渠、公路、鐵路和橋梁,路況極其複雜。
  其中,工程難度最大、施工最複雜的,莫過於中線穿黃工程。黃河是長江水北上的天塹。在河南省鄭州市以西約30公里的孤柏嘴,建設者們用了8年時間,冒著高水壓的風險,在30多米深的地下,打通了兩條直徑7米、4000多米長的隧洞,最終讓江水從滾滾黃河之下穿過。中線穿黃雙線隧洞全線貫通,開創了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水底隧洞長距離軟土施工的新紀錄。
  在北京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中線北京段西四環暗涵工程。在精細計算、反覆試驗下,兩條內徑4米的有壓輸水隧洞,從北京五棵松地鐵站下部成功穿越,而隧洞頂部距離地鐵結構僅3.67米。這是世界首次大管徑的有壓輸水隧洞從正在運營的地下車站下部穿越。
  “讓這麼大的有壓隧洞穿越城市的基礎設施是一種挑戰。既要穿越成功,又要保證地鐵正常運行不受影響,建設難度很大。最終,地鐵最大沉降值僅3毫米,這是廣大建設者的一項創新。”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主任孫國升說。
  調水源頭:付出代價有多大?
  湖北省十堰市曾是全國知名的“黃薑之鄉”,黃薑種植面積達50多萬畝以上,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也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了杜絕污染,保好水入京,十堰對106家黃薑加工企業實行強制性關閉,70餘萬薑農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生計,直接減少收入6.8億元。
  這僅僅是水源地為調水被迫轉型的一個縮影。為保中線調水水質安全,2006年起,我國開始在丹江口庫區及其上游開展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共涉及河南、湖北、陝西3省43個縣市區,區域內人口約為1500萬人。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環保司副司長範治暉介紹說,迄今為止,水源區三地共關停造紙、化工、製藥、電鍍、礦產加工等1000多家註冊的污染企業,有力保障了丹江口水庫水質的穩定達標。
  據瞭解,丹江口庫區43個縣市區中有34個貧困縣,發展欲望強烈。但為保水質達標,不少曾是地方經濟的支柱企業被迫關閉。位於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的湖北十堰,近年來關閉、轉產規模以上企業560家,安置下崗職工6萬人,減少稅收22億元。
  然而,南水北調工程中付出代價最大的,還是為調水被迫離開家園的移民們。這是繼三峽工程之後,中國規模最大的水庫移民“大遷徙”,在世界水利史上幾無前例。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湖北省十堰市5個縣市區18萬多人,以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16萬多人,在兩年間全部搬遷安置。
  這“天下第一難”的背後,是丹江口庫區34.5萬移民,為“北方吃上好水”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奉獻。當京津冀豫的人們喝上甘洌的漢江水時,請銘記這個群體,是他們的堅忍與付出,成就了“清水北上”的夢想,成就了南水北調這一世紀工程。
  (2014-12-13 00:28:32)  (原標題:外媒:世界最大引水工程給北京“解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00abds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